官方回应停贷事件:推动“保交楼”
在玻璃环节,2021年1月21日,东方日升与福莱特签署长单协议,在2021年-2023年三年内采购共计34GW组件用光伏压延玻璃。
目前,硅片市场一类垂直一体化厂商如晶科、晶澳、天合等在下游需求不景气时能够优先采用自身生产的产品。另一方面,即便对于当前龙头企业来说,竞争格局也将发生变化,部分企业的竞争优势或将受到影响。
而数据显示叠加逐步爬升的产能,硅料供给分别为57万吨和71万吨,硅料环节供不应求或紧平衡状态将延续。一位公募基金经理表示,目前光伏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充满了博弈的色彩,其中任何一个节点发生变化都将动一发而牵全身。但对于一些未完成垂直一体化的企业,其受原料涨价影响严重,压缩利润空间,失去主动权。上游企业在占据短期优势后,正谋求与下游行业共建或合建的模式进行深度绑定。目前,市场上电池片价格处于下降状态,意味着一季度光伏需求或将不及去年四季度。
因为无论在哪个阶段拥有一定库存,到下半年库存就能形成订单,企业市场占有率才有足够保证。当前硅料产业龙头是通威股份,但新特能源、保利协鑫、新疆大全等都已做了相应的产能规划,形成了上游四强的局面。参加晚餐的施正荣几乎是开中国光伏产业先河的人物。
也开启了光伏企业的上市潮和全球化。例如隆基股份就是在2014年前后,立足于硅片,向组件和电池环节进军,试图打开更多市场。发电也不稳定,对电网冲击太大,特别是到了夏季的中午,发电对电网的影响,目前技术层面还有障碍。世界最大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、世界最大单体多晶硅项目、世界最大光伏组件制造企业什么事情,如果作的太狠了,必然是要遭殃的。
比如说汽车工业,汽车的更新速度实际上是比较快的,每两三年就要换代一下,虽然核心部件还是那个,但换了个马甲,依然按照较高价格出售。再次,光伏产业的发展出现了纵向一体化趋势。
被熊踩踏的最厉害的就是光伏板块。如果需求不达预期,下游的组件会面临停产、减产,提价动力不足,向上游传导,造成除硅料外的全行业利润下滑甚至于亏损。二是电力消纳与输出问题。这10年岁月里发生的光伏故事,在某种程度上,和今日的光伏也颇为相似。
第三,技术变革的出现,连带着效率的革新,引领全行业飞向更高天空。瓦克化学2019年年度股东大会上,首席执行官施拓芝抱怨道:仅去年一年,我们就不得不额外承担约3500万欧元的电费开支。很多光伏企业在这一年都赚的盆满钵满。这世间的悲欢离合,总是常常有之。
最后,牛市的到来,也为各家光伏企业融资提供了便利条件。国内很多地方为了促进经济增长,也都将光伏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,直接写进了年度工作报告中。
而水电(35640万千瓦)、核电(4874万千瓦)、风电(21005万千瓦)、太阳能发电(20468万千瓦)等清洁能源装机总容量已达81987万千瓦,占总装机容量的40.8%。20年的中国光伏发展历程告诉我们,每一次的光伏最佳投资时机总是出现在行业发展的拐点处。
并且,多晶硅企业在建的产能到年底才能释放,还需要缓慢爬坡。需求的下降是灾难性的,一方面挤压了下游厂商的生存空间。在光伏产业链中,电池片和组件是最容易受到挤压的环节,原本就没有太高的技术壁垒,再加上严重依赖补贴,潮水褪去之后,自然可以看到谁在裸泳。以用地问题来说,截至2019年底,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01066万千瓦,同比增长5.8%。在西北地区,比如青海甘肃,一些地方度电成本做到了0.2元左右,已经远远低于煤电成本,但大部分地区还是偏高的。如果需求符合预期或超预期,光伏头部企业会展现出强者恒强的魅力。
就在尚德快速发展的那几年,中国光伏产业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。全球变暖、气候问题、污染问题是人类工业革命后讨论的最多的问题。
硅料价格涨,硅片价格也跟着上涨,关键是供给还十分短缺。往日的烦恼也一扫而去,烦恼没了,热情刺激下多少有点冲动。
中国大地上,到处都冒出了多晶硅工厂。此时的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,时任英利集团老总的苗连生做东,联合了尚德电力的施正荣、天合光能的高纪凡、阿特斯的瞿晓铧正在举办一场针对欧美双反的发布会。
当前,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在逐步降低,在西北等一些光照条件好的地方,发电成本也已经低于传统火电成本。在以上几个因素驱动下,2020年特别是下半年后的光伏上市企业,迎来了爆发式上涨,股价普遍上涨200%以上。另外一个,隆基率先使用金刚线切割技术,大大优化了切割硅棒的效率,使得单晶硅片逐步替换多晶硅片,光伏的转化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,成本也进一步降低。况且硅料的制造还掌握在瓦克、MEMC、三菱等国外企业手中。
虽然210组件在理论上可为终端客户带来更多节省,但由于相关产业链尚未成熟,且海外对尺寸变化接受更慢,而182对硅片环节的改动更小,更易推广,因此至少在2年内182产品并不会被淘汰。异质结电池片技术,行业内多家企业都在宣称正在跑数据,短期内大规模的产业化的可能性不大,仍将以perc电池为主。
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,欧洲政府在光伏补贴方面显得捉襟见肘,不得不大幅削减了光伏财政补贴,海外的光伏装机量锐减了近乎九成。有的,嘲讽着嘲讽着,人家改变世界了,蒸汽革命、电气革命无不如此。
尚德从事的光伏业务是光伏电池和组件制造,有点类似于早期中国个人电脑的组装销售。20002011,是中国光伏大规模产业化的第一个10年,是中国光伏产业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行业洗牌。
今日中国的光伏产业,从原材料到下游组件产品,近乎实现了产业链全国产化,和10多年前的材料、市场、技术三头在外情况相比,已经不可同日而语。一个是电力输出问题,现在售电侧无法调剂多余的指标,所以西北的光伏电力无法输出。提议每两个月聚一次的苗连生,2015年底,因为进军多晶硅项目失利,陷入巨额亏损而宣告重组。这也是当前最关键的问题。
第二个变化:全行业到了技术变革的临界点太阳能光伏理论的提出是1839年,法国科学家贝克雷尔发现液体的光生伏特效应。而突破千亿元市值的光伏企业也一度达到5家。
再次,受疫情影响,很多光伏电站建设推迟,为了兑现2020年的补贴,到了下半年出现了抢装热潮。整个光伏产业几乎陷入了全行业亏损局面。
硅料价格持续看涨,生产多晶硅的上市企业会赚的盆满钵满。其次,碳达峰碳中和的3060目标(即2030年我国实现碳达峰、2060年我国要实现碳中和)驱动,整个光伏市场前景空前明朗。